Untitled Document
世纪清华:清华园里的冠军梦
(2001年4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四日电 题:清华园里的冠军梦
中新社记者朱沿华
起跳、腾空,十二岁的熊婷婷犹如一只小燕子般轻盈地转体,然后轻巧地钻入水中,水面上荡起微微的水花……
“很好!再来!”泳池边的于芬冲着刚刚钻出水面的弟子大声喊着。
叁年前,有感于专业队训练中的问题,曾任中国跳水队教练的于芬成立了现在的这支清华跳水队。她希望借助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的独特氛围,培养出脑体平衡、追求卓越的新型运动员。
在这方面,她与清华可谓不谋而合。
在清华校园中除了跳水队之外,还有射击队、篮球队、田径队……其中,射击队的领军人物是原中国射击队的主教练张恒。
与专业队不同的是清华各运动队的队员始终坚持半学半训。
“清华志在以大中小(学)相衔接,体教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自己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自己的体育明星。”对此,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体育教研部主任陈伟强雄心勃勃地说道。
陈老师进一步解释说,十五、六岁一般是运动员的运动敏感期,竞技水平往往提升得最快。同时这也是一个人的学习敏感期。清华现在与中国一批优秀教练员联合进行训练的尝试,就是为改变旧有模式,弥补过去的欠缺。
曾在国家队工作多年的于芬对此深有体会。一九八八年,她带的一名十六岁的选手拿了一个奥运亚军后便萌生退意。于芬总结此事时认为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和运动水平发展不平衡所致。有的运动员取得成绩后,无法正确对待接踵而来的荣誉和地位,骄傲自满、刻苦精神下降、奋斗目标不明确,提早退役念头应运而生……
因此,清华志在培养的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运动员,而是脑体并重、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清华将提供给他们一个纯净的环境,严格杜绝兴奋剂,使他们兼顾学习和训练。
清华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清华体育教研部光留学归来的博士就有七位。这些研究运动生理学、训练学、体育社会学的专家,加上清华自动化、电子、精密仪器等专业的教授,组成了清华运动队强大的科研后盾。
“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于芬评价道。清华为她配备的一个六人科研小组,无疑使这位曾培养出伏明霞等名将的教练如虎添翼。
虽然,与清华的这项合作还仅仅处于探索之中,但是于芬对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感到满意。
现在这批十一、二岁的孩子在理解力和与教练的配合方面甚至优于过去十五、六岁的运动员。一年前,跳水队派出的七名选手在泛太平洋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拿回来了七个冠军。而他们在清华附属小学的学习成绩均位于同龄人的中上游。
伴随独生子女时代和国家体制改革而来的就业难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愿再把自己唯一的孩子送来从事体育运动。
“清华如果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那么其意义将不仅仅在于赢得一、两块奖牌上,它将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陈伟强老师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