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中国共产党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正文

【基层党建巡礼】电子系党委: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战斗堡垒

电子系党委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创建之路

●记者 李晨晖 学生记者 黄官才华

今年2月,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电子系正式通过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两年建设期内,电子系党委发扬清华党组织“爱国奉献、又红又专、实事求是、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以院系党委“五个到位”为目标,扎实开展培育创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以优异成绩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党的领导、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是一流学科建设最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电子系党委书记金德鹏表示,系党委持续强化政治核心作用、夯实基层组织组织力、增强师生思政工作的感召力,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渐行渐强,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系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创建单位的同时,电子系通信所党支部陶晓明工作室入选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无研182等3个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样板党支部或校内标兵党支部创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电子系师生党支部砥砺奋进,不断探索出一条符合院系实际、兼顾学科专业特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之路,党建标杆树得更高、立得更牢。

“把方向、谋大局”,发挥系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既当领路人,又做倾听者;堪比智库,胜似桥梁。”在关乎全系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把好方向、谋好大局,党政融合推动中心工作,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

作为部署和推动党建工作的“指挥部”和“主心骨”,电子系党委形成党委加强领导、支部构建抓手、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反馈整改、优秀典型带动的闭环工作体系,始终致力于优化党支部设置,提升党支部组织力,防止“上热中温下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将党建真正融入日常工作、提高干部思想觉悟,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对精神根基的构筑不可或缺。自创建工作以来,系党委理论中心组累计开展理论学习25次,党支部累计开展各类讲党课216次,内容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政策,确保全体党员时刻不忘向党中央的思想看齐。除了强化党员日常教育外,系党委书记和系主任还坚持给新生讲党课,共同推进师生理想信念教育。

图片5

电子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研讨现场

图片6

金德鹏为2020级电子系新生上第一堂党课

党委的运行机制亦在不断优化。党委牵头修订完善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等重要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重大事项决策、执行结果反馈等流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决策过程中,形成党政配合、尊重学术、群众路线、决断缓议并重、科学决策、集体决策、关注实施落实、加强制度建设等“八个注重”的决策机制,使决策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同。

与此同时,电子系党委始终把政治把关和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点之一。系党委通过参加教学委员会对新课程设立、教学内容审核、新教师或外聘教师课程上岗、教材选用等教学环节进行把关,构建支部评议和党委审议机制对教师引进、职称晋升、人才申报以及荣誉推荐等进行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严格把关,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每个细节。

“搭平台、抓重点、互促进”,构建师生思政工作新体系

抓好师生思政工作,让勇攀科技高峰的清华师生汇集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将责任与担当作为奋斗征程的最好注脚,是电子系党建的又一重点。系党委积极探索,通过搭建覆盖面宽、针对性强、可长期持续的思政平台,构建教师思政工作体系。通过确立党建龙头、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规划形成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师生协力、相互反馈形成了良好文化,促进师生思政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图片2

姚铮汇报入党心路历程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想为实现中国梦做更多的事,就应该自觉站到党旗下,接受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沿着正确的路线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曾在北斗导航系统信号体制设计作出重要贡献的姚铮这样说道。2019年12月,支部召开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学术新秀、美国导航学会“早期成就奖”获得者姚铮的入党发展会。

近年来,电子系党委加快发展骨干教师党员的步伐,点对点地落实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目前,电子系在职教师党员比例超过80%,近年来发展教职工党员6名。先后有4名青年海外回国的青年教师第一时间完成党组织关系恢复。

搭建平台,将思政与业务有机融合,让教师思政工作有实实在在的抓手是电子系党委的具体措施。青年教师学术论坛集课程思政、导学思政等多种专题研讨,发挥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双重作用;教授沙龙着眼时事热点,聚焦政策分析,为学术领域注入思政的活水;离退休教工沙龙则是感情沟通的纽带,优秀老教师、老党员的动人事迹得以被挖掘、传承,对后辈皆是一笔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图片1

红色实践团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除了在象牙塔里心系家国,还当用步履感知红色土地。师生的实践足迹遍布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贵州遵义等地,零距离地感悟革命精神,重温历史光辉。

“少年强,则国强”“以青春之我告白祖国,无数青年的力量汇聚成了国家向上的力量。”这些掷地有声的祝福与承诺来自电子系的青年学子。2019年,在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专项工作中,电子系共有230余名学生参与,党员占比超过50%,并在训练过程中成立临时党支部,有11名同学提交入党申请书。

系党委明确学生思政体系建设中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每一个重大的时间节点,都是进行党建宣传和教育的良好时机,电子系党委因势利导,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学生思政工作体系中,系党委将各种思政工作资源加以整合,党建引领,形成矩阵式工作模式,班主任、辅导员、团委、学生会等思政队伍既有分工、更重合作,形成合力。

“抓基层、重质量”,同心夯实战斗堡垒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铮铮誓言背后,是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电子系党委始终将基层支部党建质量提升作为重点,将支部党建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教育党员、团结师生、攻坚克难的“党员之家”,凝心聚力,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关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系党委统筹全系各方面力量,党委抓总、支部牵头、党员先行,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疫情防疫工作,切实织密疫情防控和推动工作网络,做到全系533名师生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落下。

2020年春季学期,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发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郑重承诺。电子系党员带头、全体教师动员,确保学期教学任务不减量不降质,并为华中科技大学、新疆大学等开设克隆课。党组织生活的阵地也及时转移至线上,各党支部开展活动的数量、质量及丰富程度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理论知识学习、先进事迹宣传、主题教育宣讲、日常生活分享等活动创新频出、师生反响颇佳。

电子系无研185党支部在“响应号召,争做合格党员”主题组织生活会中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并以知识问答的形式巩固学习成果。无6第一与第二党支部举行的“风雨同舟,命运与共”联合组织生活中,支部同学从全球经济角度探讨了我国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联系电子行业当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晰了“清华电子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片3

无研191党支部同学用书法抒发对祖国的祝愿

还有一部分学生党员冲到了抗疫的最前线,为青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子系无研191班的直博生李振浩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父母的模范作用和党中央的号召下,李振浩加入了当地疫情防控党员先锋服务队,负责街区路口值守和来往人员的劝阻、登记。“在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湖北清华人在传递权威信息、联络防疫物资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体现了‘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以及清华人的使命担当。”李振浩同学这样描述自己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感受。他表示,强化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这些都是他身为党员应当做的。

党政合力、师生同心,学科发展攀高峰

高校院系党建工作不能为了党建而党建,做好党建工作是为了学科更好的发展,满足国家社会对学校的要求。电子系党委把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围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综合改革措施,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近年来,电子系党委和行政密切配合,共同谋划,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各项措施在电子系稳步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电子信息本科生课程体系建设并面向全国开展师资培训;推动科研组织模式改革,加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卡脖子工程的有组织的科研团队建设;修订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按照破“五唯”的总体要求,全面删除教师聘任中的各种量化指标,切实转向师德师风评价、教育教学成效评价、科研质量和贡献评价;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构建新的职工队伍岗位体系和评价考核方式等等。通过这些改革,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事业发展呈现新的面貌。

以党建促业务,以党建谋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领导力真正转化成为学科建设发展前进的巨大推动力。与此同时,党委的工作也得到了师生员工的高度认同,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更加牢固。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奋进。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电子系正以更昂扬的姿态、更扎实的举措,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筑牢各项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面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要求,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努力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断奋斗。

清华新闻网624日电

编辑:李晨晖 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1年06月24日 18:45:3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