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扎实推进《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行动方案》 - 正文

增强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孙明君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分为15部分,全文出现“文化”一词58次,出现“文化自信”一词3次,出现“文化强国”一词1次,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词6次;报告第八部分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集中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其他部分中也多次涉及到文化建设问题。以下围绕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问题进行解读。

一、建设文化强国

党中央正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现在不同方面,不仅包括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等,同时也包括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曾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关涉到国家与民族的灵魂,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的既定目标,需要长久坚持下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几个具体方面:一要举旗帜,一要聚民心、一要育新人、一要兴文化、一要展形象,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作为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文史哲专业是文化建设队伍中的主力军,应该以传播和建设中华文化为己任。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专业或一个学科的事,它同样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事业。

二、增强文化自信

继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分开来看,“四个自信”是各自独立,不能互相代替;综合起来看,“四个自信”又彼此联结为一个整体。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题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两者之间彼此衔接,后者又进一步深化。从“坚定文化自信”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再一次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近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需要我们层楼更上,进一步增进文化自信,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主要包括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是革命文化,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革命文化如同星火燎原,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举世瞩目。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排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们当中都包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叁者的完美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

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兼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儒释道叁家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儒释道文化既互相斗争,又互相补充,共同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厦。儒家思想中的积极进取,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佛教思想中的慈悲为怀,在历史上都发挥过积极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之外,还有许多观念深入人心。例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圣人为而不争”(《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坛经》)等,这些观念在今天并没有过时,对我们的生活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书斋中,不能静止在故纸堆中,它们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历史发展的史实告诉我们,必须把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国的具体实际也包括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辉煌的人类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还提到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时,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的传统美德并没有过时。比如说传统的孝道,我们要剔除封建的愚孝观念,但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情,不能不孝敬老人。报告中还说:“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两岸人民的经济交流合作是一个方面,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合作是另外一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4次提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宋人说“学不究天人,不足谓之学”。道家思想最重视天人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大宗师》曰:“天与人不相胜也。”这应该是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最早表述。先秦时代的哲学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时,依然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在讲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需要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限于法律文化,同时也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科技文化等内容。在这些方面我们都应该不断深入研究,加快它们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清华新闻网10月19日电)

编辑:李华山

审核:刘蔚如 吕婷

2022年10月19日 16:10:4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中心版权所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