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中,东方文化与异域文化有一个碰撞与交融的过程,激发了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那么,为人熟知的&濒诲辩耻辞;玄奘西天取经&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张骞出使西域&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郑和下西洋&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西学东渐&谤诲辩耻辞;等历史事件中的&濒诲辩耻辞;西&谤诲辩耻辞;到底有什么不同含义?东西方文明又是如何认识、交往和对话的呢?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历史系的张国刚教授主讲的《中西文化关系史》课程,就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用时间脉络一一串起,为同学们展现出一幅几千年来不同文化交往的画卷。
在本课程中,张国刚教授将中国人对&濒诲辩耻辞;西&谤诲辩耻辞;的渐进式认识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解读,侧重于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与碰撞,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误读。他围绕&濒诲辩耻辞;中华文明的独特品质(特殊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明之间的普遍性)、中西文化交融的复杂性&谤诲辩耻辞;叁个核心问题,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盛清几个时代中西交往的历史,时间跨度数千年,涉及众多地理区域,使同学们对两种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产生深刻印象,深入理解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融合、冲突与张力,特别是理解这种张力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交流中的体现;同时,他在讲清历史的线索之外,注意从学术角度,对&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的现实问题也有所涉及。
在张国刚教授的课堂上,亚历山大、张骞、安禄山、马可波罗、利玛窦、康熙、徐光启、郑和、伏尔泰等一个个在中西文化交往中的历史人物一一登场,基督教、佛教、摩尼教等教派的传播流变脉络清晰,丝绸、茶叶、瓷器与文学、艺术、哲学等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变迁同时呈现,加之他展示大量珍贵的视频和图像资料,引导同学们展开个人思考和集体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西文化关系史》这门课程先后被评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北京市、教育部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张国刚教授主编的同名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08年以来已经修订二版,截止2015年已重印6次。
张国刚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史学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隋唐史、欧洲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方面造诣颇深,成就斐然。他2003年入选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濒诲辩耻辞;百名人才引进计划&谤诲辩耻辞;,2006年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除了《中西文化关系史》,他还开设&濒诲辩耻辞;《资治通鉴》导读&谤诲辩耻辞;等本科生素质课以及&濒诲辩耻辞;隋唐五代史&谤诲辩耻辞;等专业课,同样受到同学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