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边天际的最后一缕红霞被山风轻轻拂去之后,一轮满月便从山的背后冉冉地升起来,在鄱阳湖大湖池区域泥泞的湿地进行科考的司亚丽老师才刚刚带着研究小组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完成了一半的踩点工作,她们要在真正的黑夜来临之前把所有为明天环志目标野生大雁落脚地的数据记录下来。
这是司亚丽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濒诲辩耻辞;基于遥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环境因子影响下的东亚候鸟时空迁徙规律&谤诲辩耻辞;的野外部分工作。作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的一名年轻教师,司亚丽的主要研究课题是鸟类迁徙时空格局模拟与规律预测、鸟类携带流行病传播机制与风险预测,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迁徙物种和疾病传播的影响。她带着这份对鸟类研究的执着与热爱回国任教清华。目前,司亚丽和清华园里一群热爱鸟类研究与保护的学生们参与到亚洲最大的鸟类栖息地鄱阳湖的保护与研究中。
观鸟、爱鸟的人们都知道,鸟儿的活动范围和作息时间是早早觅食,早早归家。这不,司亚丽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还在睡眼惺忪时便开始了美好而充实的一天了。
这已经是研究小组来到鄱阳湖保护区的第十五个日夜了,每天都循规蹈矩地做着相同的事情,却也日日惊喜不断。当然,今天也不例外。按照每天的惯例,研究小组在日出之前来到鄱阳湖的核心区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大湖池保护区,检查下了脚套的地方是否有&濒诲辩耻辞;意外收获&谤诲辩耻辞;。通常的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但为了防止早早出来觅食的大雁在上套后挣扎受伤,他们必须保证在日出之前到达下脚套的地方。深冬的鄱阳湖,寒风刺骨,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刚下车的师生们都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随后便麻利地穿上雨衣,其中四个人下了湿地,其余的人则马不停蹄地赶去下一个网点。糊在苔草上的不知是雨水还是露水,深一脚浅一脚的刚走没两步便浑身湿漉漉的。沿着湖心方向走了约十五分钟,看到绑在高草上的红色小标记,便知到了下脚套的确切地点了,定睛一看便找到了扎在地上的几溜竹签子和上面套着的透明尼龙绳环扣。不出所料,鸟还没有到。
八点过后,南边陆陆续续飞过来几行大雁,预示着&濒诲辩耻辞;大部队&谤诲辩耻辞;就要到了。司亚丽带着同学们迅速在山坡下的旮旯处隐蔽起来,屏住呼吸,看着它们落在不远处的湖岸才放了心。这时雨停了,太阳虽已升起,却刮起了大风,带着湿气的风格外刺骨,蹲点开始了。几个人席地而坐,披着毛毯,在寒冷中瑟瑟发抖,却不敢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别看鸟儿都落在了脚套附近觅食,它们却也机灵得很,走来走去却不见一个上套。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一名同学突然站了起来,向湖心方向跑去,嘴里喊着:&濒诲辩耻辞;抓到一只,抓到一只!&谤诲辩耻辞;其余人立即跟了上去,手里忙不迭地打着电话通知在另一地点蹲守的伙伴们。迅速赶来的面包车把鸟和司亚丽她们接到了附近的监测站,关起门,测量,采样,戴追踪器,一气呵成。再看到健壮的白额雁带着追踪器展翅高飞,悬着的心才敢放下来。放飞的那一刻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么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匆匆饭后,司亚丽和研究小组还必须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再检查一遍是否有落网者。这天似乎有一点晚了,到地方的时候已经一片漆黑,车子一路穿过草丛,在泥泞处停了下来,大家不得不打着手电互相搀扶着前进,待检查完没有异动,才小心翼翼地离开。回到宾馆的时候已经快八点,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大家不约而同地拿起笔来,记录下这一天发生的一切,开心,失望,辛酸,激动。接着打开电脑,输入记录的数据,标记观测地点和样方。
在将近一个月的日子里,司亚丽老师带领研究小组穿越浓雾,时而在黑暗中行走,时而在大雨中奔跑,亲历日出日落,和大雁相伴。有欢乐,有辛酸,有惊喜,有失落。研究小组的师生们早已对这片湖区、这里的人和那些可爱的大雁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南方的朋友说,大雁走了,你们也走了,再见大雁飞回来的深秋,我们又将相遇,无比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