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每梦归,
夕阳西院景依稀。
蒸蒸桃李增荣盛,
灼灼珊瑚闪艳奇。
这是杨武之教授晚年深情怀念清华园西院11号故居时写下的诗句,&濒诲辩耻辞;我们一家在西院11号整整住了八年。清华八年是我一生中最安定、最值得回忆的一段,也是我一生的顶峰。&谤诲辩耻辞;这八年间,杨武之从事代数学研究,并主持算学系工作。在这里,他的长子杨振宁度过美妙的童年,日渐显现聪慧的&濒诲辩耻辞;异禀&谤诲辩耻辞;,孕育着日后折取科学桂冠的希望。
杨武之(1896年~1973年),安徽合肥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作为中国首位代数学博士,他开创了中国近代数论研究。1929年秋,杨武之受聘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算学系教授,住进清华园西院19号,直至抗战爆发。(1933年,西院向南扩建,新旧门牌统一编号,西院19号成为新11号,并沿用至今。)当时,杨武之与郑之蕃、熊庆来等几位算学系教授都住在西院,志同道合,往来密切。20世纪30年代,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算学系迅速成长为国内重要的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走出陈省身、华罗庚、段学复、柯召、庄圻泰、许宝騄等多位数学大师。
8岁随父母住进西院11号的杨振宁,对清华园中的童年生活记忆犹新:&濒诲辩耻辞;清华园的八年在我回忆中是非常美丽、非常幸福的。我跟我的小学同学们在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我们都曾经研究过。&谤诲辩耻辞;1929年,杨振宁入成志学校读小学。据他回忆:&濒诲辩耻辞;父亲常常和我自家门口东行,沿着小路去古月堂或科学馆。这条小路特别幽静,穿过树丛以后,有一大段路,左边是农田与荷塘,右边是小土山。路上很少遇见行人,春夏秋冬的景色虽不同,幽静的气氛却一样。童年的我当时未能体会到,在小径上父亲和我一起走路的时刻,是我们单独相处最亲近的时刻。&谤诲辩耻辞;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杨武之全家随校南迁昆明。他担任西南联大教授、数学系主任,兼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此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1972年冬,清华园西院11号成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杨武之先生最后的记忆,他在对儿子杨振平的口述中说:&濒诲辩耻辞;奇怪的是我怎么会记不起来我们家现在住在什么地方?北平清华园西院11号是一定不会想不起来的,七七事变前几天还在院子里搭凉棚呢。我死前,你们送我回家!&谤诲辩耻辞;在清华园八年居住的西院11号,成了杨武之心中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