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2004年开始,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开始设立&濒诲辩耻辞;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突出贡献奖&谤诲辩耻辞;,每2-3年评选一次,每次不超过3名。该奖项是为表彰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种岗位上对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这个奖项是清华的校级最高奖,象征了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给予教师的最高荣誉,旨在激励全体教职工模范地履行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每年该奖项都在9月10日清华庆祝教师节的大会上隆重颁奖。
2015年9月10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自动化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医学中心教授左焕琮共同荣获2015年度&濒诲辩耻辞;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突出贡献奖&谤诲辩耻辞;。本文节选自《新清华》记者赵姝婧对李衍达院士的专访,根据栏目需要有所删节。
李衍达教授1959年毕业于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自动控制系,从毕业前一年担任助教算起,至今已在清华工作57年。
1936年,李衍达出生于广东东莞,在抗战炮火中辗转度过童年。为了继续学业,李衍达跟随母亲前往广州,好学的他从小就在图书馆阅读大量书籍。中学毕业时,正逢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实业兴国的浪潮中,李衍达立志要去工业发达的北方上大学。
1954年,李衍达考入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电机系,大叁时进入新组建的自动控制系学习。1958年,成绩优异的李衍达被挑选成为电子学教研组助教。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又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参加当时全国第一台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濒诲辩耻辞;那时粮食不够,经常吃不饱,研究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但我们天不怕,地不怕,非要做成不可!&谤诲辩耻辞;这种敢想敢拼的精神影响了李衍达一生,此后的很多研究他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即使在&濒诲辩耻辞;文革&谤诲辩耻辞;期间,他还利用劳动间隙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感应同步器及其显示控制设备。
1978年,李衍达被选为新中国首批赴美访问学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师从奥本海姆教授(A. V. Oppenheim)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兼修微型计算机。这对当时的李衍达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进修过程非常艰苦。“但我知道,国家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我要努力学到更多知识,并把它带回祖国。”在美期间,李衍达综合物理、数学与信号处理知识,进行了“人工地震波的传播与反射”研究,并提出了利用相位函数重构信号理论进行反射波抵达时间估计的新方法,从而跻身信号处理理论及方法的前沿。
1981年,李衍达学成回到清华任教,先在电子学组工作,后进入模式识别教研组。此后,他一直致力于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及这些方法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他构建了融合测井数据、地质工程师知识和地震数据的信息分析方法,并在胜利油田发现了3口新高产井。如今,将地震勘探、地质工程师解释与测井数据同时处理,人机交互的方法,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成果丰硕,并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已经称得上&濒诲辩耻辞;功成名就&谤诲辩耻辞;的李衍达快60岁时,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领域。李衍达说:&濒诲辩耻辞;那是1994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我很快注意到这个发展突飞猛进领域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很多亟待攻破的难题。如果我们不奋力追赶国际互联网发展潮流、不开拓进取,我们势必就要落后。&谤诲辩耻辞;
1994年,李衍达率先在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建立网络信息研究组,并将多年研究的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方法应用于网络控制和网络信息检索。他侧重于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譬如人工神经元网络、模糊系统、专家系统、进化算法的理论模型及其在网络信息智能控制中的应用,获得了多项成果。
1996年,年过60的李衍达再次发现了一个重要而崭新的学术领域&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生物信息学。&濒诲辩耻辞;虽然我没学过生物,但是我对这一领域很感兴趣,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变化。&谤诲辩耻辞;李衍达说,&濒诲辩耻辞;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我们要着眼于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领域,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是信息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所以一定要开拓并深入。&谤诲辩耻辞;从1996年开始,李衍达和自动化系、计算机系、生物系的专家学者率先展开这一科学前沿的探索。&濒诲辩耻辞;也许因为太前沿,起初并没有太多人认同,但我没有放弃,这是因为无论是在我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还是在学生阶段,我的字典里面就没有‘放弃’两字。&谤诲辩耻辞;李衍达说。
1996年,李衍达创建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任首任所长。2002年,该研究所发展成为我国首家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衍达致力于将复杂系统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中医药学,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结构研究、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和仿真等方面展开多项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结合。
在数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李衍达十分重视学术队伍的建设,他在清华组建了信号处理理论与地震勘探、智能信号处理、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等多个研究团队,并在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及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为清华的学术环境建设、研究生培养等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濒诲辩耻辞;研究生首先要研究人生,然后才是研究学问,要理清做学问与立身做人的关系。&谤诲辩耻辞;李衍达说,&濒诲辩耻辞;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为人谦和、视野开阔、善于思考、勇于开拓。&谤诲辩耻辞;他还鼓励学生要有&濒诲辩耻辞;叁想&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叁力&谤诲辩耻辞;&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理想,梦想和幻想&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努力,毅力和合力&谤诲辩耻辞;。
如今,年近八旬的李衍达仍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领域。李衍达说:&濒诲辩耻辞;科研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止,我希望还能继续为祖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也希望年轻的清华学子们一生学习、不断进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谤诲辩耻辞;&苍产蝉辫;&苍产蝉辫;